close

 

每天花很多時間看了很多訊息和知識,但總是看過就忘,想用卻用不出來?

覺得自己很努力,但卻沒有獲得相對應的結果?

資訊一大堆,不知道要從哪個開始看起,被爆炸的資訊壓得喘不過氣?

 

對!在看這本書之前,我常常有這種感覺......

話說前陣子在某個群組看到朋友對這本書做了簡單的分享後,就默默留下了依稀的印象,然後今天忘記什麼原因突然心血來潮的開始查了相關資料,看了8個影片,讀了至少3個部落格,(所以是偽讀書心得,不過意外發現對我來說是個還不錯的方式耶 :3),自己記下了一些覺得蠻有幫助和認同的重點,決定也要開始練習輸出這件事!

 

大多數的人很認真並且投入大量的時間在輸入,像是上課、讀書、聽演講等等,但卻只有極少數的人好好的練習輸出,什麼是輸出呢?就是把學到的用出來,寫出來、說出來、運用在實際生活,或者是教會別人;作者是一位日本的精神科醫師,更是一位作家,看似忙碌的身分,卻做到了持續數年的每天輸出,寫書、經營自媒體等等,並且還有自己的休閒生活,仔細想想真的是蠻厲害的!以下就記錄幾個我看完後特別有感的觀點:

● 教是一個最有效的輸出方式,透過教會對方這個過程,我們必須用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,更可以發覺自己不清楚的地方。

● 對於學習的內容,在2周內複習3次,較容易轉換成長期記憶;要把學習時間的比例分配從:輸入9輸出1→輸入3輸出7。

● 克服拖延和不想做的心情?善用5秒法則,或者是暖事5分鐘,先做就對了,讓自己產生勞動興奮,伏隔核就會啟動。

● 先從活用零碎時間開始,每天15分鐘輸出,第一次的輸出可以設定先做完就好,目標30分而不是100分,因為第一次花太多心力想做到完美,容易後繼無力,反而先求有再求好,完成率高,從做中學,反覆修正,效率和品質也更好。

● 樂在其中,開心的輸出,開心的行動,更容易持續。

● Google Scholar 可專門蒐尋期刊論文;Google Books 可搜尋相關書籍的關鍵字段落,參考較有根據和可靠的資料,因為直接使用搜尋引擎,會跑出很多行銷和不一定正確的內容。

● 輸出的好處:獲得反饋、學以致用、變快樂、讓志同道合的夥伴找到你

● 運動性記憶:視覺化、聽覺化、感覺化、運用身體、透過情境

 

讀後行動:

1 把筆記貼在房間衣櫃上,容易看到,先完成2周內複習3次,轉換成自己的長期記憶

2 開始使用推特,練習用5分鐘的時間,快速完成對各式各樣事物的140字摘要

3 自媒體,每周至少輸出一篇內容

 

「在這個世界上,能交出成果的人都很重視輸出。」

最後,用這句話當結尾,也鼓勵一下自己!

arrow
arrow

    凱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